在近期举办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九次儿科学术大会、第86届日本血液学年会及中华医学会第二届罕见病学术年会上,儿童血液与肿瘤诊疗中心多项研究成果精彩亮相。
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九次儿科学术大会现场,所院临床首席专家竺晓凡教授以“儿童血液、肿瘤临床数据的构建与管理之道”为题,分享了儿童血液与肿瘤诊疗中心在临床数据库管理方面的临床实践经验,为与会学者提供了新思路。张然然医生与博士研究生尹梓溪分别围绕“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基因突变特征及不同诊断标准下的预后差异”和“端粒长度在儿童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与先天性角化不良鉴别中的应用”主题进行口头汇报。
在第86届日本血液学年会上,博士研究生李俊,硕士研究生张赢今、薛长文分别以“儿童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微小残留病监测:多参数流式细胞术与RT-qPCR的预后意义及相关性分析”“阿糖胞苷对于儿童APL患者的远期预后影响”及“R贝林妥欧单抗14天治疗使B-ALL患儿MRD转阴并产生免疫应答”为主题进行口头报告,引发与会专家的热烈讨论。
在中华医学会第二届罕见病学术年会上,硕士研究生任佳宁以“RAS基因相关自身免疫性淋巴增殖性疾病:回顾性病例分析”为题,展示了中心在罕见病研究领域的积累。
此次学术交流活动,展示了所院儿童血液与肿瘤诊疗中心在科研与临床方面的最新成果,开拓了年轻学者的国际视野,促进了与血液学同行间的交流合作。未来,儿童血液与肿瘤诊疗中心将继续秉承临床与科研相结合的优势,探索疑难、罕见儿童血液疾病的有效治疗策略,助力学科高质量发展。
撰稿:尹梓溪
编辑:张雅楠
校对:何美曈
审核:董 源 杨文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