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8日,第四届京津冀检验医师联盟共同年会暨生物质谱技术与国际医学参考实验室研讨会在津成功召开。临床检验形态学分论坛由所院临床检测中心、血液病理诊断中心承办。分论坛围绕“人工智能与医疗大数据细胞形态学辅助诊断”主题进行了学术分享。作为京津冀三地14个分论坛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分论坛,现场近300人参加,线上同步参会1200余人,受到业界同行的一致好评。
所院临床检测中心主任朱国庆教授担任论坛主席,他对参会的专家和同道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临床检验形态学分论坛旨在为国内从事形态学检验的同仁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希望大家能以此为契机,开展多层面、多维度、多领域的深入交流,立足专业,形成共识,共同推动细胞形态学学科发展,为临床血液病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精准的参考依据。临床检测中心副主任夏永辉教授作为分论坛的主持人再次对各位同道表示感谢并宣布论坛正式开始。
学术报告环节,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王建中教授就“AI辅助细胞形态学检验诊断的发展趋势”展开讲解;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刘贵建教授分享了“人工智能辅助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及临床应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剑飚教授就“人工智能审核在血细胞分析中的应用及经验分享”展开讲解;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病理诊断中心的张建富教授围绕“外周血常规、细胞形态与血液系统疾病解读”做学术交流。所院血液病理诊断中心细胞形态室肖继刚教授以“人工智能在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中的应用”为题,结合所院近年来人工智能分析成果和经验进行分享。所院血液病理诊断中心副主任王慧君、副主任孙琦和部分天津市检验领域的专家共同主持,现场气氛热烈。
副所院长肖志坚教授以“分子时代血细胞形态学的地位”为题做学术报告,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肖志坚教授从临床医生的角度出发,以形态学对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性为开端,和大家分享了从事形态学的专家级检验医师的成长之路。他指出,培养一名优秀的检验医师,需要经过审阅万份病例的洗礼,也要经历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心路历程,历练了血研所人“严谨”“博精”的治学精神。他强调,在分子时代,血细胞形态学的地位依然很重要,希望业内同仁能携手并进,探索应用人工智能医疗的新模式、新手段,建立快速精准的智能医疗诊断体系,共谋我国大卫生、大健康、大检验事业的发展。
在讨论现场,业界同仁们纷纷结合行业热点,围绕人工智能在细胞形态学中的应用价值、重要意义及发展瓶颈进行交流探讨,提出真知灼见,既接地气又有见地。最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建中教授和所院临床检测中心副主任夏永辉教授做总结发言。
分论坛展现了临床检验形态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方向,为全国广大专家同道提供了一场精彩纷呈、盛况空前的学术盛宴。
近年来,所院持续聚焦行业前沿科技,凝聚国内外优质资源,积极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临床检测形态学发展。2023年,由肖志坚、朱国庆、夏永辉等参编的《人工智能辅助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中国专家共识》,由肖继刚、王慧君、肖志坚等撰写的《人工智能辅助骨髓细胞形态学分析在急性髓系白血病诊疗中的应用》同时在最新一期(2023年3月)《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上发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发展,临床检验形态学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血研所人将紧跟行业发展步伐,提高临床检验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为持续推动临床检验诊断学及血液病理诊断学发展贡献新的智慧和方案。
撰稿:霍茜瑜 夏永辉 王慧君
编辑:张雅楠
校对:柴子越
审核:朱国庆 肖志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