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上午,院所2015年科技年会在科研楼五楼多功能厅成功召开。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校长詹启敏院士作为主旨演讲嘉宾、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杨运桂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出席本次会议,院所党委书记常子奎、常务副院所长程涛、副院所长王建祥和肖志坚出席了会议。300多名临床医护工作者、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以及在读研究生参加会议。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校长 詹启敏院士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杨运桂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 常子奎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常务副院所长 程涛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副院所长 王建祥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淋巴瘤诊疗中心主任 邱录贵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 周家喜教授
首先,詹启敏院士做了题为“精准医学的发展状况与我国的战略部署”的主旨演讲,他从国家战略需求和发展的角度,宏观地介绍了精准医学的发展现状、意义和肿瘤精准医学的重点任务和战略部署。杨运桂教授做了题为“从DNA修复到表观遗传—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解读”的特邀报告,他从DNA修复到表观遗传的角度,系统地对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进行了解读,并分享了研究组的部分最新研究成果。王建祥教授随后结合2015美国血液学年会(ASH)亮点对血液学当前研究现状进行介绍,并对ASH会上的亮点工作进行分析提炼,为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视野。邱录贵教授介绍了本课题组利用FISH技术阐述MM中不同位点异常的判断阈值及在临床中的意义,国际上首次发现克隆演化中线性进展模式是不良预后因素,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周家喜教授以“人多能干细胞造血分化的机理与应用研究”为题,介绍了研究组在人多能干细胞早期分化、巨核细胞分化以及血小板发生方面的最新成果。最后,常务副院所长程涛教授对院所2015年的科研工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他从科研项目中标情况、科研产出与成果、学术交流与合作、学科建设与人才引进、代表性科研成果等几方面进行了盘点。我院2015年重点科研工作基本完成,并对2016年重点科研工作进行了展望和布置,强调2016年将迎来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希望大家精诚协作,争创佳绩。
表彰环节将本次年会推向最高潮。首先,副院所长肖志坚宣读了对2015年度获得的科技成果奖、科研项目、创新团队、发表的SCI收录论文、专利的奖励规定。2015年,程涛、竺晓凡、高瀛岱、郑国光、程辉等完成的“造血干细胞病理状态下调控机制及关键分子靶点”获得“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肖志坚教授为负责人的“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分子发病机制和抗纤维化新药的研究”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支持。以肖志坚、周家喜、张磊为主要成员的“骨髓增殖性肿瘤”团队被授予“协和创新团队”荣誉称号。院所科研人员在Immunity、Cell Research、Nature Communications、Blood、Leukemia、Clinical Cancer Research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5的共23篇,程涛、王建祥等获得三项授权专利。另外,本次科技年会共收到107篇论文摘要,经过组委会严格评审,安娜、万扬获一等奖,宫跃敏、易树华、董小宝获二等奖,王金宏、杨晚竹、解文君、张慧敏、王川获三等奖。院所领导为获奖者颁奖并合影留念。
最后,院所党委书记常子奎做了重要讲话。他首先向获奖人员致以诚挚地祝贺,并向2015年为院所科技事业做出贡献的所有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他强调,人才是院所科技进步的根本,近几年我院优秀创新人才加速集聚,代表性成果不断涌现。院所将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建设,在基础科研和临床实践中加快培育中青年骨干人才,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为了院所科技事业的持续发展,院所已开展了学术骨干后备梯队选拔测评工作。希望全体职工继续努力,将个人追求融入院所的长远发展中,创造更多地科研成果,为新一轮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和“十三五”院所科技事业发展添砖加瓦,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