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所院援青医师曹易耕完成青藏高原首例成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2023.10.27

2023年9月23日是患者马明(化名)出移植仓的日子。在和马明相识的100多天里,曹易耕第一次在这位16岁回族小伙子的脸上看到笑容。从移植仓出来的那一刻,性格内向的马明举起右手,朝着医护团队竖起了大拇指。在热烈的掌声中,曹易耕的眼睛有些湿润。

2023年9月23日,青海首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

移植患者马明顺利出仓


来自青海的重托

今年2月,曹易耕作为中组部团中央第23批博士服务团成员前往青海进行为期一年的援助。得知这次医疗服务团中有一名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所院”)干细胞移植中心来的医生,同为血液科出身的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青大附院”)党委书记崔森十分激动。作为青海省为数不多设立了血液科的医院,青大附院已成功完成数十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拥有专业的血液科医护团队和移植设备。但相比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供者来源受限、易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移植后并发症多,如何实现技术的突破是摆在青大附院面前的一道重大难题。于是,崔森书记邀请曹易耕,希望她能够帮助青大附院、帮助青海省完成第一例成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怀着对血液学事业的纯真热爱和对于受援地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的大力支持下,曹易耕决定勇担这项重任。“青海人民、青藏高原地区需要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而造血干细胞移植又是我主攻的方向,所以这件事情我责无旁贷”曹易耕坚定地说。

曹易耕接受青海卫视采访


周密全面的准备工作

今年4月,曹易耕和青大附院血液科的医生团队着手选择适合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经过综合考量,最终选定了患者马明。马明是一名治疗后复发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在最近一次化疗结束后,再次出现流式残留,提示疾病将在短期内全面复发,存活时间极短,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他目前唯一的选择。马明与弟弟的配型完全相合,在充分评估患者病情以及和家属深度沟通交流后,曹易耕和青大附院血液科的医生决定着手制定移植方案。

曹易耕与马明的家属进行沟通

曹易耕说:“刚开始确实是很困难,因为在血研所做移植是一个很完整的体系,每位医生、护士都有非常明确的分工,我们更多的是把自己负责的环节做到极致。但是来到青海之后,我需要和这里的团队制定整套移植的方案,每个环节都需要做到精益求精,这对我来说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制定方案的那段时间,曹易耕一有时间就在脑海中反复演练移植的各个流程,查找可能存在疏漏的地方,与青大附院血液科主任耿惠、主管医生马晓静和医护技团队共同商讨解决办法。遇到想不通的问题时,曹易耕就会打通所院干细胞移植中心姜尔烈主任的“热线电话”。曹易耕笑着说:“我每次不管什么时间联系姜主任,他都会第一时间指导我,这让我觉得特别踏实、特别安心


所院干细胞移植中心三病区张秋会护士长

到青大附院开展指导

对于移植患者来说,除了医生团队科学的诊疗和过硬的移植技术外,专业的护理也是提高移植成功率、保证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为帮助青大附院血液科顺利开展异基因移植护理工作,在曹易耕的协调下,所院派出干细胞移植中心三病区张秋会护士长到青大附院进行现场讲学及实践指导,将所院丰富的护理经验手把手地传授给青大附院的护理人员。经过周密的安排,9月2日,马明顺利转入百级层流移植仓进行预处理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海拔4500米高原上的雀跃

陌生的环境、病痛的折磨以及对于未知的恐惧时常让马明觉得孤单又无助。每每身体出现不良反应时,性格内向的马明总是一个人默默流泪,有时甚至拒绝吃饭。每当这个时候,曹易耕总是陪伴在马明身边,鼓励他战胜困难。慢慢地,马明开始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做检查,他的眼睛里开始有了对于生命的渴望。

曹易耕在移植仓内为马明治疗

在马明进仓的第10天,曹易耕接到了中组部团中央组织博士服务团成员开展省情调研的通知,需要到外地进行考察,于是曹易耕便每天通过视频了解马明的情况。“今天患者的情况怎么样”“血常规报告一出来马上告诉我”......即使在外地工作,曹易耕也会一天不落地详细询问马明的病情,指导医护人员开展工作。9月16日,马明突然出现发热的症状,曹易耕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如果一直控制不住体温,患者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曹易耕当即决定从共和县返回西宁市。当天晚上,曹易耕不顾舟车劳顿,回到医院后立刻更换隔离衣直奔移植仓查看患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青大附院的樊海宁院长得知消息后,也从家中匆匆赶来,组织召开紧急协调会。针对患者马明的病情,检验科、药剂科、血液科、护理部等多部门人员商讨解决方案,多方联系协调药物、检查项目等事宜。虽正值周末,但青大附院的相关人员立即响应,在大家的共同合作下,第二天马明的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看到患者情况平稳,曹易耕才又匆匆赶往玉树市继续工作。

9月18日一早,曹易耕像往常一样在线上查看马明的血常规报告,她惊喜地发现患者的单核细胞有所上涨,凭借着丰富的移植经验,曹易耕判断造血干细胞有极大可能“植活”了! “那一刻,我感觉我都不缺氧了!”曹易耕笑着说。不出所料,9月20日,马明的各项血象指标全面上涨,并在两天后成功出仓。


漫长岁月中涌动着的血研所精神

青海首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将开启未来更多青藏高原地区患者的重生之路。这个“第一次”对于曹易耕来说,更是她职业生涯中无法复刻的宝贵经历,其中有舍我其谁的使命,有遇到困难时的坚持,更有见证患者出仓时的雀跃。曹易耕说:“我似乎能感受到当年严文伟教授做完我国第一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时候的那种心情,在当时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她一定面临了在今天我根本想象不到的困难,但是我们最终都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有她和血研所精神带给我的指引,更有所院、青大附院和青海五院在我身后的支持,这种精神的力量和强大的技术后盾让我在遇到困难时更加有信心和力量。”过往的岁月不会回来,但是绵延的精神让包括曹易耕在内的一代代血研所人在面对困难时充满动能。

马明出院前和曹易耕合影留念

青海首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顺利开展,填补了青海省乃至青藏高原成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空白,真正实现了把先进的诊疗技术送到患者身边,留在受援地区。下一步,曹易耕将帮助青大附院继续完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让青海省有更多的血液病患者可以在“家门口”享受优质的血液病诊疗服务。

如今,患者马明已经顺利出院,看着这位16岁的男孩逐渐步入正常生活,曹易耕不禁感慨:“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一项能够帮助患者‘重生’的技术,真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看着马明出院的那一刻,我觉得特别有成就感,这是我们作为医生最大的快乐



撰稿:张雅楠

图片及相关资料来源:曹易耕  青大附院

编辑:张雅楠

校对:柴子越

审核:董  源  刘晓黎

我们竭诚为您提供贴心服务
行政值班电话:022-23909999
医疗服务电话:022-23909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