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新闻中心
2022.03.16
近日,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公布2021年度“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项目,所院《血液系统疾病专病大数据库建设与应用》荣获健康医疗大数据创新应用类示范项目。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离不开多维度、高质量的数据支撑,如何有效打通信息系统孤岛和完成数据整合是首先面临的问题。所院通过构建全院级别的医疗大数据平台,整合医院主要系统的医疗数据,串联信息孤岛,建立成熟的一站式科研平台。面向科研场景,根据临床医生科研需求,具有可自定义数据采集表、符合医学逻辑的秒级搜索和查询、患者全生命周期数据视图、科研数据分析与挖掘等诸多功能。同时建立数据标准,实现平台内的高效检索,解决了医疗数据查询困难、标准不一、利用率低、无法复用...
2022.03.16
3月4日,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以下简称“一中心医院”)沈中阳院长率领副院长张雅敏、蒋文涛等一行到所院交流。所院长程涛代表所院与沈中阳院长签署合作共建协议。所院党委书记常子奎、副所院长王建祥、张磊、所院长助理郝莎、王津雨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签约仪式和座谈。在双方学科共建交流会上,党委书记常子奎表示,所院与一中心医院在学科建设方面有较强的互补性,双方合作共建将促进优势学科共同发展。同时,所院也会积极借鉴一中心医院在医院建设方面积累的经验。沈中阳院长表示,一中心医院的发展与老一辈协和专家有着较深的渊源,一直以来与所院在诸多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他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交流,提升双方学科建设、科学...
2022.01.30
津云新闻讯:“呀,你们是血研所的?这也太巧了!”1月14日,在津南区咸水沽镇宝业馨苑核酸采样点,一名女士惊讶地看着现场医护人员们防护服上的“血研所”字样,激动地说。这位女士姓周,2007年她患上了急性白血病,于2008年在血液病医院移植中心做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非常成功,她重获新生。这次意外的重逢后,她立即通过微信联系了当年照顾她的护士刘洁,了解到从1月10日晚,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有53名护理骨干组成志愿队支援津南。为了感谢他们当年的救命之恩,她找到了身在津南的支援队,为大家送上了贴心的衣物,让大家换洗保暖。在现场,她拉着津南支援队临时党支部支部委员徐丽的手,热泪盈眶地说:“之前是你们...
2022.01.30
本轮突发新冠疫情仿佛给许多人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但医疗行业的工作人员却一刻都没有停下来,他们一些人白衣执甲,逆行出征,一些人坚守本职岗位,保证患者正常诊疗。在他们背后,又有更多的人正在以各种方式与医务人员一起,为患者点亮生命之光。近日,血液病医院发生了两场爱心接力,与疫情赛跑为患者送上“生命速递”的故事。儿科病房里,患有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的小彭彭(化名)已经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移植前的各种预处理程序,打算1月12日回输广东脐血库提供的脐带血干细胞。然而此刻由于天津突发疫情,广东飞往天津的航班被取消,脐血干细胞无法如期送达。如果小彭彭不能按原定计划输入脐血干细胞的话,已经做完预处理的她将会更加危险...
2022.01.30
1月16日上午,所院临床检测中心职工霍茜瑜赶往天津市海河医院支援。海河医院是天津市收治新冠患者的定点医院,是距离病毒最近的“红区”,这意味着春节她也要留在实验室不能与家人团圆了。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所院上下闻令而动,临床检测中心先后派出5批人员执行核酸检测任务,3批人员执行核酸采集任务,共计22人次。另有若干人悄悄加入了所院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为支援人员做后勤保障。前方,有的队员深夜抵达核酸检测基地,在实验室的战壕里与病毒近身搏斗;有的队员冒着刺骨的寒风连续工作8小时以上,直至凌晨三点才完成任务;有的队员连续7小时入户采集,帮助因病不能下楼的居民完成核酸检测。临检室检验员、党员慕悦意在接受央视...
1 85 8687 88 89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