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6日,所院放射科张科民同志作为新一批援甘干部抵达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人民医院,接替药学部齐春胜同志继续开展健康帮扶工作。3个月以来,张科民同志在帮扶中积极推广放射诊疗技术,深度参与下乡义诊,广泛开展科研技能培训,用仁心仁术诠释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
“没觉得苦,因为兑现了给儿时自己的一个承诺。”
不同于津城的春暖花开,3月的正宁还有厚厚的积雪,气温比天津要低十多度。但医院的宿舍已经没有供暖,援甘的医生们在室内也需要穿着羽绒服处理工作,再加上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不同,到正宁两个多月,张科民就瘦了七八斤。
但谈到援甘的选择,张科民有一种兴奋和自豪:“没觉得苦,我是个从农村考出来的孩子,小时候村子里只有一个赤脚医生,家里人生病了只能硬扛着。我见过太多因为医疗技术和设施不够,不得不面临的生离死别,再加上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感,参与支援帮扶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
在所院领导、科室的大力支持,和前批次帮扶人员临床检测中心任彦松同志、药学部齐春胜同志的帮助下,张科民临行做了非常充足的准备,对正宁县人民医院也有了初步了解,但初到正宁,医院的情况还是超出了他的预期:这里的患者经济条件都不太好,医院里的仪器设备比较落后,需要医生基于最少的检查项目和不太清晰的影像做出最准确的诊断,临床经验特别重要。“我要把我的所学与当地实际情况结合,把系统化的培养思维带到这里,留下带不走的技术和人才。”张科民暗下决心。
“越是困难就越要捋清思路,为患者带来最好的、最便捷的诊疗服务。”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是在CT引导下利用穿刺活检针直接获取肿物的活体组织,然后进行病理、免疫组化等检查检测,能有效提高肿瘤早期诊断的准确率,是近年来所院开展的一项新技术。作为这项技术的骨干,张科民在援甘前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目前这项技术已惠及200余例所院患者,这也是张科民最想“带”到正宁的技术。
张科民来到正宁县人民医院后不久,医院肿瘤科收治了一位78岁的肝脏肿瘤患者,需要明确病理和免疫组化结果才能确定下一步诊疗方向。患者身体整体状况不佳,肿瘤位置隐蔽,穿刺时会有肝脏撕裂大出血的风险。当地县、市级医院均表示无法进行操作,距离最近的大医院在千里之外。“这个病例难点确实非常多,风险也客观存在,但是老人家的身体情况没有给我太多选择,如果不明确方向,后续的治疗无法跟上……”在科室、患者和家属的期待中,张科民顶着压力决定为挽救患者生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经过前期的周密准备,张科民医生成功完成手术,不到1个小时就超额获取了活体组织样本,经病理和免疫组化结果确诊患者为肝细胞癌,后续顺利接受了治疗,这是张科民援甘开展的首次穿刺。
“不能因为有风险、有难度就放弃,迎难而上才是血研所人的担当和风格。”在聊起这次“众目睽睽”之下的穿刺手术,张科民这样说。
除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外,张科民还在正宁当地积极推广低剂量胸部CT筛查技术,并牵头制定了《低剂量胸部CT肺癌筛查规范化流程》,为当地肺癌患者早期筛查奠定了坚实的影像学基础。
“除了日常带教的医生外,目前已有3名青年医生找到我表达了学习穿刺活检的迫切意愿。我相信在这种热情的推动下,他们很快也能成长为合格的影像介入医师。”张科民说。
“踏踏实实地做好教学和临床工作,为这里的同仁和患者带去实实在在的变化。”
“全面提高诊断认识和水平、带教技师2-5名和医师2-5名、科研方面实现从0到1的突破、至少推广5项新技术、参与党建、义诊等活动……”这是临行前张科民为帮扶制定的计划,在他看来,一年的时间甚至略显紧迫。
他充分利用休息时间,为当地放射科医生、医技设计了全面的学习计划,从临床到病例,针对薄弱环节从基础性知识讲起,帮助他们由基础到临床逐步理解和掌握。同时,他带教医院科室骨干,从如何选题到文献检索,从病历资料收集到论文书写规范,系统、规范培养科研思维和能力。3个多月以来,张科民已经组织了12场培训课程和32次带教,重点培养了3名医生、1名科室科研骨干。“之前一直觉得科研是离我很远的事情,但是张老师一直在耐心地从最基础的技能教起,让我踏出了最难的一步。”正宁县人民医院放射科医生先海静说,“现在科里越来越多的同事开始跟随张老师一起学习,大家也都有了科研的自信和热情。”
除了在医院里埋头苦干,张科民积极参与义诊服务。5月,他跟随医疗服务义诊团队来到正宁县五顷原龙咀子村进行义诊,主动入户送医,为共计8户行动不方便的群众提供了帮助。70多岁的燕爷爷是一名脑血栓患者,从发病后就卧床不起,家人渐渐放弃了康复的希望。张科民在送医入户时,认真查看了老人的脑部核磁影像和身体状态,发现老人完全可以通过后期复健恢复大部分自理能力。他为老人制定了详细的复健方案,并向家属一一介绍了动作的要领和日常护理注意事项。“太感谢了,以为已经被判了死刑,没想到还能有站起来的希望。”老人家属拉着张科民的手不住地道谢。
“背后靠的是所院,肩上抗的是使命。”
虽然离津1000多公里,但是张科民从未觉得孤独。“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帮助当地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为当地人民的健康福祉贡献力量。”他仍记得临行前所院领导的殷切嘱托。
“我来到甘肃后,人力资源处的老师经常和我联系,询问我的工作情况,是否有困难。没想到他们还经常给我家里打电话,帮我消除了后顾之忧;科室的远程支持,更让我在帮扶工作中有章可循,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来自组织的支持和关怀。” 为了更好地服务受援医院,所院建立了远程专家会诊、多学科柔性帮扶等资源支持机制,张科民充分利用资源,牵头组织了16次远程会诊,为近20名疑难病情患者进行了精准诊断,获得了患者和当地医院的一致认可。
正宁县是陕甘宁革命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习仲勋等革命先驱曾在这里浴血奋战,建立了陕甘边区第一个红色政权。2025年5月21日,在正宁县人民医院党支部书记田得雨同志的带领下,张科民一行来到南邑党员教育基地和习仲勋同志的革命遗址进行参观学习,了解当地的革命历史和红色轨迹。“给我触动最大的是两个场景,”张科民说,“一个是在教育基地看到黑暗时期被逮捕杀害的烈士名单,他们都只有二、三十岁,该是多么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让他们前仆后继投身革命事业;另一个是习仲勋同志当年开展工作的山原和居住生活的窑洞,艰苦的环境让我深深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革命先驱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励着我们青年党员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祖国西部幅员辽阔,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比如区域性疾病、患者群体特征等,”张科民说,“目前我已经逐渐适应了这边的工作和生活,在后续的支援工作中,将继续结合所学与当地情况,争取服务更多的患者。”这是他对儿时自己的承诺,也是对入党誓言的最好践行。
撰稿:王晓雪 林仲玮
素材及图片提供:张科民
编辑:林仲玮
校对:何美曈
审核:李 英 马才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