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HemaSphere | 竺晓凡/陈晓娟团队揭示TP53基因缺失在儿童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MRD依赖性预后意义
2025.04.08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B细胞型(B-ALL)占85%[1]。尽管随着治疗方案的进步,患儿5年生存率超90%,但复发是导致儿童ALL死亡的首要原因[2]。关键抑癌基因TP53的缺失在成人癌症中研究较多,在儿童B-ALL中的临床意义尚不明确。

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竺晓凡/陈晓娟团队在《HemaSphere》(IF=11.9)在线发表题为“TP53 deletion as an MRD‐dependent risk factor in childhood B‐ALL: A post hoc analysis from a prospective cohort”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907例B-ALL患儿数据,首次证实TP53基因缺失是微小残留病(MRD)依赖性的独立预后因素,尤其对诱导治疗后MRD阳性的中危组患儿预后具有显著影响。

基于CCCG-ALL-2015临床研究队列,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来检测TP53缺失,发现907例纳入研究的B-ALL患儿中有40例患儿检测到TP53缺失(4.4%)。分析TP53缺失与其他遗传学异常的关系发现,TP53缺失患儿中亚二倍体阳性率较高(7.5% vs. 0.5%, p = 0.002),但同时伴有其他重现性遗传异常,如BCR::ABL1,ETV6::RUNX1,TCF3::PBX1和KMT2A重排等的发生率较低。

分析TP53基因缺失对早期治疗反应及远期预后的影响,发现诱导治疗第46天MRD阳性率在TP53基因缺失阴性和阳性患儿之间并无显著差异(20.0% vs. 18.3%, p = 0.791)。但TP53基因缺失阳性患儿的5年总生存率(OS,81.7 % vs. 92.8%, p=0.006)和无病生存率(DFS,57% vs. 79.8%, p<0.001)显著低于基因缺失阴性者。MRD是ALL危险度分层和预后判断的重要因素,进一步依据危险度和MRD分层分析发现在诱导治疗后的MRD阳性患儿中,TP53基因缺失与更低的5年DFS显著相关(0.0% vs. 58.0%,p < 0.001)。其中7例中危组TP53基因缺失并诱导治疗后MRD阳性患儿均出现复发,提示TP53基因缺失的预后影响呈现MRD依赖性模式。

综上,该研究首次提出TP53基因缺失是MRD依赖性的预后标志物,阐明了TP53基因缺失在儿童B-ALL中的发生率及其预后价值。对于中危组患儿而言,诊断时TP53基因缺失联合第46天MRD阳性的双重标志,可作为风险分层优化和治疗强度调整的重要依据,有望通过强化治疗方案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来显著改善这类患者的DFS。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竺晓凡主任医师和陈晓娟主任医师为共同通讯作者,博士生高洋洋、李俊和王凝为共同第一作者。该项目获得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支持。

点击此处阅读原文


参考文献:

1. Stengel, A., et al., TP53 mutations occur in 15.7% of ALL and are associated with MYC-rearrangement, low hypodiploidy, and a poor prognosis. Blood, 2014. 124(2): p. 251-258.

2. Wray, J.P., et al., Regulome analysis in B-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exposes Core Binding Factor addiction as a therapeutic vulnerability.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2.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