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Blood等 | 肖志坚/孙琦团队在血液病精准诊断与监测技术领域取得系列重要研究进展
2025.08.23

血液系统疾病具有高度遗传和表型异质性,传统病理诊断依赖主观形态学评估,存在重复性差、灵敏度低、标准化不足等瓶颈问题,制约了精准诊疗的发展。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理诊断中心肖志坚/孙琦团队长期致力于血液病精准诊断与监测技术创新,围绕“形态-分子-人工智能”多模态整合诊断体系,在白血病罕见表型识别、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分子标志物挖掘、CAR-T治疗后监测、移植供者评估及全国性检测标准化等六大方向取得突破,相关成果相继发表于《Blood》《Haematologica》《Cancer Medicine》《American Journal of Hematology》《The FEBS Journal》《Haemophilia》等国际权威期刊,为我国血液病病理诊断的标准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和临床实践依据。

一、首次揭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罕见形态表型与基因型关联机制

陈树英等首次报道一例伴KMT2A::MLLT3融合基因和U2AF1基因突变的AML患者骨髓中出现非典型胞质包涵体和吞噬红细胞现象,该形态学特征此前仅见于inv(8)或t(8;16)等特定遗传背景。通过整合流式细胞学、细胞遗传学、荧光原位杂交(FISH)及二代测序(NGS)技术,团队明确其基因型为ins(9;11)复杂核型,拓展了对AML形态-基因关联的认识,为罕见AML新亚型的诊断和识别提供重要参考。该成果于2025年8月7日发表于《Blood》杂志,题为“Atypical cytoplasmic inclusions and erythrophagocytosis in acute myeloid leukemia with KMT2A::MLLT3 and U2AF1 mutation”。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肖志坚主任医师为通讯作者,陈树英主管技师为第一作者。

点击此处阅读原文

二、首次开发与验证人工智能辅助的骨髓增殖性肿瘤的骨髓病理诊断系统

孙琦、张洪菊等基于U²-Net、UNeXt和ResNet等深度学习算法,构建了可自动定量分析骨髓切片中细胞构成、纤维化程度、巨核细胞形态与分布等多参数的人工智能平台。该模型在区分骨髓增殖性肿瘤(MPN)亚型与非肿瘤性疾病中macro-AUC达0.96,显著提升诊断一致性和效率,为血液病理诊断的数智化和标准化树立了新标杆,该成果于2025年6月12日发表于《Haematologica》杂志,题为“Artificial intelligence-based quantitative bone marrow pathology analysis for 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张磊主任医师、孙琦副主任医师和肖志坚主任医师为共同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余丹丹和张洪菊主治医师为共同第一作者。

点击此处阅读原文

三、首次发现肿瘤代谢酶新亚型及其促癌机制研究

黄丙庆、贾玉娇与广东药科大学张荣信教授及天津市眼科医院申文萃博士合作,首次鉴定出乳酸脱氢酶A新型亚型LDHAα,其较经典LDHA多29个氨基酸,具有更强的糖酵解活性和促肿瘤生长能力。该亚型受c-MYC和FOXM1基因调控,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结直肠癌中高表达,且可被小分子抑制剂靶向抑制。该发现为肿瘤代谢治疗提供了新靶点,成果于2025年1月19日发表于《The FEBS Journal》杂志,题为“LDHAα, a lactate dehydrogenase A isoform, promotes glycolysis and tumor progression”。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王慧君主治医师和广东药科大学张荣信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黄丙庆助理研究员、贾玉娇助理研究员和天津市眼科医院申文萃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

点击此处阅读原文

四、首次发现全人源BCMA CAR-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致NGS-MRD假阳性新克隆

安刚、贾玉娇等人发现在使用伊基奥仑赛(eque-cel)治疗的部分MM患者中,通过基于二代测序Ig重排的微小残留病检测发现一持续性非肿瘤来源克隆,经ddPCR和单细胞测序进一步证实其为CAR-T产品的scFv结构片段。该发现提示在使用人源化CAR产品时需谨慎解读可检测残留病(MRD)结果,避免将患者误诊为复发,对CAR-T治疗后监测标准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该成果于2025年5月30日发表于《American Journal of Hematology》杂志,题为“Identification of a CAR-Derived Clone by NGS-Based MRD After Fully Human BCMA CAR T-Cell Therapy in Multiple Myeloma”。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安刚主任医师、贾玉娇助理研究员和邱录贵主任医师为共同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严文强、常娇主管技师和杜辰星主治医师为共同第一作者。

点击此处阅读原文

五、揭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ASXL1基因变异类型与预后的精准分层关联性

常亚楠等利用NGS技术分析178例伴孤立20q缺失的MDS患者,发现ASXL1基因突变与缺失具有不同的临床和预后特征。ASXL1基因突变者更易伴U2AF1基因共突变,且多为亚克隆事件,提示其可能为疾病进展的晚期事件;而ASXL1基因缺失则与较低IPSS-M风险和特定血象特征相关。该研究为MDS分子分型和预后评估提供了新视角,成果于2025年3月6日发表于《Cancer Medicine》杂志,题为“Impact of ASXL1 Gene Alterations on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With Isolated 20q Deletion”。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肖志坚主任医师为通讯作者,常亚楠主管技师、博士研究生刘琳琳和崔成华主管技师为共同第一作者。

点击此处阅读原文

六、揭示移植供者染色体异常不影响造血重建安全性

崔成华等通过对368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进行细胞遗传学筛查,发现1.11%供者携带体质性染色体异常(CCA),其中25例用于移植。结果显示,携带CCA的供者来源移植仍可实现完全造血重建,且未发现供者来源血液肿瘤发生,提示多数CCA并不影响移植安全性。该研究为移植供者筛选提供了重要遗传学依据,成果于2025年6月2日发表于《Clinical Transplantation》杂志,题为“Transplants of Grafts With Constitutional/Germline Chromosome Abnormalities”。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肖志坚主任医师为通讯作者,崔成华主管技师和常亚楠主管技师为共同第一作者。

点击此处阅读原文

七、首发全国性凝血因子抑制剂检测标准化现状调研

王玉华等牵头完成中国首项FVIII抑制物检测外部质量评估(EQA),涵盖78家实验室。结果显示,94.9%仍使用传统Bethesda法,而非国际推荐的Nijmegen法,低浓度抑制剂(≈1 BU/mL)漏检率高达38%,且不同APTT试剂间存在显著差异。该研究首次揭示中国抑制物检测标准化不足的现状,为后续质量控制和方法统一提供了基线数据和改进方向,该成果于2025年7月25日发表于《Haemophilia》杂志,题为“Nationwide Survey of Laboratory Practices for Factor VIII Inhibitor Detection in China”。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薛峰主任医师为通讯作者,王玉华主治医师为第一作者。

点击此处阅读原文

此外,路旭琳主管技师题为“Acute leukemia of mixed B/myeloid lineage with dual BCR:ABL1 and CBFβ::MYH11 fusion genes”和蔡小矜主治医师题为“Hematopathological Profile of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 Proliferation Associated with Non-Myeloid Acute Leukemia”的文章已分别被《Turkish Joual of Hematology》和《Cytometry Part B: Clinical Cytometry》杂志接收,将于近期发表。

上述系列研究全面覆盖了从基础机制、分子标志物、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到全国性检测标准化的血液病精准诊断全链条创新,获得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临床研究基金等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Chen S, Xiao Z. Atypical cytoplasmic inclusions and erythrophagocytosis in acute myeloid leukemia with KMT2A::MLLT3 and U2AF1 mutation. Blood. 2025 Aug 7;146(6):765.

2. Yu D, Zhang H, Song Y, Tao Y, Zhou F, Wang Z, Fu R, Sun T, Dong H, Gu W, Yang R, Xiao Z, Sun Q, Zhang 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based quantitative bone marrow pathology analysis for 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 Haematologica. 2025 Jun 12:0.

3. Huang B, Shen W, Jia Y, Qin L, Wang H, Sun Q, Xiao Z, Zhang R, Wang H. LDHAα, a lactate dehydrogenase A isoform, promotes glycolysis and tumor progression. FEBS J. 2025 May;292(9):2223-2236.

4. Yan W, Chang J, Du C, Liu Y, Lv R, Zou H, Yu T, Zhang S, Wang T, Sui W, Deng S, Xu Y, Huang W, Yi S, Zou D, Wang J, Qiu L, Jia Y, An G. Identification of a CAR-Derived Clone by NGS-Based MRD After Fully Human BCMA CAR T-Cell Therapy in Multiple Myeloma. Am J Hematol. 2025 Sep;100(9):1660-1664.

5. Chang Y, Liu L, Cui C, He J, Li C, Jia Y, Zhang R, Wu W, Zhou J, Xiao J, Xu Z, Qin T, Sun Q, Wang H, Xiao Z. Impact of ASXL1 Gene Alterations on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With Isolated 20q Deletion. Cancer Med. 2025 Mar;14(5):e70747.

6. Cui C, Chang Y, Liu X, Cai X, Li C, Sun Q, Jiang E, Gale RP, Xiao Z. Transplants of Grafts With Constitutional/Germline Chromosome Abnormalities. Clin Transplant. 2025 Jun;39(6):e70207.

7. Wang Y, Kong X, Wei H, Jiang C, Sun Q, Xiao Z, Yang R, Xue F. Nationwide Survey of Laboratory Practices for Factor VIII Inhibitor Detection in China. Haemophilia. 2025 Jul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