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pAML)约占儿童白血病的20%,是一种异质性强、预后不良的恶性血液肿瘤。根据基因组突变,pAML可分为多种分子亚型。目前,传统化疗仍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但复发和耐药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1]。现有研究表明,耐药性通常与白血病干细胞(LSCs)的存在密切相关,这类细胞在化疗后残留并推动疾病复发[2]。近年来,表观遗传调控,特别是染色质可及性的异常变化在造血干细胞分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被认为是多种恶性血液肿瘤的重要致病因素[3]。但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在pAML发病和复发中的具体作用尚未完全阐明,特别是调控疾病复发和耐药过程中优势克隆和恶性克隆的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