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科技动态
2025.05.02
脐带血因富含造血干祖细胞(HSPC)、成熟细胞及间充质干细胞等成分,广泛用于血液系统疾病治疗。近年来,其应用已延伸至免疫细胞治疗和再生医学,涵盖自身免疫病、实体瘤、慢性代谢病及神经系统疾病等领域[1,2]。目前,全球累计储存脐带血样本已超过800万份,其中中国超过240万份。然而,全球脐带血临床应用病例仅约8万例,中国约4.2万例,总体临床使用率不足2%[3]。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单份脐带血细胞数量难以满足体重较大成年患者的移植需求外,另一重要因素为临床上更倾向于使用冻存时间<5年的样本,而对长期冻存样本持谨慎态度。尽管早期研究表明即使冻存长达27年的脐带血依然具备体内、外造血重建能力,但这...
2025.04.30
近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病理核心是急性缺血缺氧引发的心肌细胞死亡与修复失衡。尽管现有治疗手段可快速恢复血流,但过度的炎症反应常导致心肌纤维化、心室重构及慢性心力衰竭。由于对损伤心脏免疫细胞募集的源头及调控机制缺乏深入认知,目前缺乏针对这一过程的治疗方案。脾脏作为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同时承担着应急造血的重要功能,在感染、创伤等应激状态下,可通过髓外造血(EMH)活化造血干/祖细胞(HSPCs)产生大量髓系细胞(如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迁移至损伤心脏参与修复,但在心梗(MI)后,脾脏EMH是否被激活以及如何参与调控心梗后心脏修复尚不清楚。2025年4月28日,天津医科...
2025.04.24
造血干细胞(HSC)是造血再生的“种子”细胞,能在移植后通过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来重建造血系统,从而治愈多种血液系统疾病。关于人类脐带血移植和动员外周血移植的回顾性分析显示,即使CD34+细胞数量远低于当前临床指南所规定的数量阈值,供者干细胞也往往能在移植后成功重建造血系统[1,2]。研究团队认为人类数据提示:HSC贵在“精”(质量)而不在“多”(数量)。然而,目前仍不清楚如何在单细胞水平上从功能、免疫表型和转录组特征(“FIT”)三个维度综合评价单个HSC的质量[3,4]。2025年4月21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程涛教授、董芳研究员、陈俊仁教授和朱平研究员合...
2025.04.13
我国高原地区幅员辽阔,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然而,高原低氧环境是人类健康的重要威胁之一[1]。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是常驻或久居高原人群中发病率最高、危害最大的慢性高原病。该疾病以红细胞过度增生为特征,易导致患者血液黏稠、器官损伤甚至死亡。因此,解析HAPC的细胞与分子机制至关重要[2]。2025年4月11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石莉红/武鹏/朱平团队联合军事医学研究院陈照立/刘伟丽团队在《CellStemCell》(IF=19.8)在线发表题为“Anerythroid-biasedFOShihematopoieticmul...
2025.04.08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B细胞型(B-ALL)占85%[1]。尽管随着治疗方案的进步,患儿5年生存率超90%,但复发是导致儿童ALL死亡的首要原因[2]。关键抑癌基因TP53的缺失在成人癌症中研究较多,在儿童B-ALL中的临床意义尚不明确。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竺晓凡/陈晓娟团队在《HemaSphere》(IF=11.9)在线发表题为“TP53deletionasanMRD‐dependentriskfactorinchildhoodB‐ALL:Aposthocanalysisfromaprospectivecohort”的...
12 3 4 5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