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科技动态
2025.08.20
2025年8月18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张孝兵研究员、张健萍副研究员团队在《JournalofControlledRelease》(IF=11.5)在线发表论文,报道经系统验证的“仿生膜纳米颗粒(LNP)”新范式:在统一剂量与工艺下,相较以二硬脂酰基磷脂酰胆碱(DSPC)为核心的经典四组分配方(辉瑞/Moderna同类架构),在肝细胞与血友病A小鼠模型中基因编辑效率提升约2-3倍,同时利用短暂mRNA表达降低Cas9长期表达的安全隐患。团队同期获LNP冷冻保护剂专利,解决冻融与储运稳定性难题,并贯通mRNA体外转录、加帽与Poly(A)工程、LNP制剂开发...
2025.08.13
血小板作为血液系统中最小的无核细胞,在止血、血管稳态、免疫调节及创伤修复等过程中均发挥关键作用[1,2]。然而,对血小板功能和作用机理的现有认知几乎全部来自成年外周血小板,从血小板发育规律及体外再生角度切入,探索其分子特征、功能偏向与作用机理的研究则极为匮乏,极大限制了对血小板生物学功能的全面理解。2025年8月11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周家喜团队在《CellReportsMedicine》(IF=10.6)期刊在线发表题为“EnhancedRegenerativeandDevelopmentalPotentialofEmbryonalandStemCell...
2025.07.29
魏辉/刘明成团队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刘黔伟教授团队合作,围绕克隆性造血(CHIP)相关血液生态与多种共病的关联机制展开大样本队列的深入研究,近期在《HemaSphere》(IF=14.6)、《JournalofCrohn'sandColitis》(IF=8.7)和《BMCMedicine》(IF=8.3)杂志上连续发表三篇研究论文,揭示了CHIP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克罗恩病(CD)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中的风险作用及其潜在机制,为相关疾病的早期预警和精准干预提供了新思路。CHIP是指造血干细胞中某些白血病相关的基因发生体细胞突变,导致突变细胞克隆性扩增,外周血或骨髓中检测...
2025.07.04
急性白血病是一类具有高度异质性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传统治疗方案虽能使大部分患者获得完全缓解,但复发难治和治疗相关毒性仍是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主要瓶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白血病诊疗中心王建祥/魏辉/秘营昌团队长期深耕急性白血病精准诊疗领域,创新性地围绕靶向治疗优化、分子分型指导治疗强度选择和可测量残留病(MRD)动态监测干预三大研究方向开展系统攻关,其最新研究成果相继发表于《Leukemia》《Haematologica》期刊,为急性白血病精准诊疗提供了重要循证依据。随着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和新型免疫疗法的应用,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
2025.06.12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发病率高(1.8-3.0/10万人年)、患病率高(17/10万人),难治/复发患者占比高。约50%的患者经一线糖皮质激素、二线CD20单克隆抗体及多种常规免疫抑制剂治疗,多轮次的复发且不能摆脱药物依赖。对于这类良性疾病,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差,常有血栓形成、严重感染、股骨头坏死等,致残、残死风险高达10-30%。临床亟需创新治疗突破,能够带来摆脱药物依赖的长期持续缓解。CD19CART细胞治疗近年来在多种自身免疫病中展现出显著疗效,能够通过深度清除B细胞,为传统治疗失败的自身免疫病患者实现快速、持续的长期缓解[2-3]。针对多线治疗失败的难治性AIHA,11例患者经...
12 3 4 5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