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科技动态
2025.02.17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疗多种良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移植后的复发和并发症影响患者长期生存。集落刺激因子3受体(CSF3R)属于造血素受体家族,参与调控中性粒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此前的研究表明,CSF3R突变常见于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83%)、非典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10%)患者,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CSF3R突变的发生率约为2.75%,并与较低的无复发生存率(RFS)相关。然而,CSF3R突变对接受allo-HSCT的AML患者预后的影响尚不明确。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干细胞移植中心姜尔烈团队在《Am...
2025.02.12
中性粒细胞作为先天免疫的关键效应细胞,具有双刃剑的作用,其通过吞噬、脱颗粒、释放抗菌肽和活性氧(ROS)以及形成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等方式对抗病原体[1],但被释放出的ROS和颗粒蛋白可能对宿主组织造成损伤[2],因此中性粒细胞的功能需要精确调控。传统观点认为,中性粒细胞存活时间短且易于死亡,其死亡后会被巨噬细胞通过“胞葬作用”清除,这一过程有助于维持组织稳态并具有抗炎作用[3]。然而,随着NETs的发现,进一步揭示了中性粒细胞在死亡后仍可通过NETs发挥功能[4]。尽管如此,衰老或死亡的中性粒细胞是否存在其他发挥功能的形式,仍是领域内的重要科学问题。2025年2月12日,哈佛医学院...
2025.02.11
RNA编辑是一种广泛存在的RNA修饰现象,其中腺苷到肌苷(A-to-I)编辑在调控基因表达和疾病进展中十分关键[1]。过去30年的研究揭示了RNA编辑对多种RNA类型的调控作用。早期开创性研究表明,RNA编辑影响RNA的编码、剪接、表达及加工过程[2],进而对基因和蛋白质功能以及信号通路产生广泛影响。在造血领域,随着深度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A-to-I编辑事件得以被精确识别和定量分析[3-5]。这些编辑事件在免疫应答、应激反应、癌症进展以及干细胞命运决定等关键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6,7]。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程涛/程辉团队在《Blood...
2025.01.26
近年来,通用型嵌合抗原受体T(UCAR-T)细胞疗法作为一种创新免疫治疗手段,逐渐引起了研究者和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1-2]。与传统自体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疗法相比,UCAR-T细胞采用来自健康供体的T细胞进行改造,这使得其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尤其对经过多次化疗而引起T细胞功能欠佳的患者具有巨大潜力。然而,UCAR-T细胞的广泛应用仍面临异体免疫排斥以及持久性不足等挑战[3-4]。因此,如何降低UCAR-T细胞的免疫原性、提升其异基因耐受性和抗肿瘤效果,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2025年1月25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冯晓明兼职研究员和罗悦晨副研究员合...
2025.01.14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抗体介导红细胞破坏进而引起贫血,病死率8-11%,其中极重度贫血占比高达30%。温抗体AIHA是AIHA中最常见的类型,占AIHA的70-80%。温抗体AIHA的发病机制复杂,机体产生抗自身红细胞抗体,抗体包被的红细胞被脾脏巨噬细胞识别、破坏,进而发生溶血。脾酪氨酸激酶(SYK)是广泛表达于造血细胞和免疫细胞中的一种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激酶,其参与巨噬细胞对红细胞的吞噬作用,并通过参与B细胞的激活和分化,促进抗红细胞抗体的产生。因此,通过抑制SYK,可以减少B细胞受体介导的自身抗体产生,抑制Fcγ受体的激活,从而减少红细胞的吞噬,为治疗温...
1 2 34 5 6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