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科技动态
2025.03.27
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LGLL)作为老年人群中高发的惰性淋巴增殖性疾病,长期面临诊断困境——其临床表现复杂且缺乏特异性标志物,导致临床误诊漏诊率居高不下,常规免疫抑制药物疗效不佳,复发的患者缺乏有效治疗措施[1-3]。2025年3月26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施均/袁卫平/初雅婧团队在T-LGLL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KLRG1re-definealeukemiccloneofCD8effectorTcellssensitivetoPI3KinhibitorinT-celllargegranularlymphocyticleukemia”发表于...
2025.03.26
急性白血病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尽管近年来针对不同白血病治疗策略的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但患者对治疗的响应仍存在较大的差异,深入理解导致这种差异的分子机制,是实现个性化治疗的关键。研究表明,白血病起始细胞(LICs)在急性白血病耐药和复发中发挥关键作用[1-3]。然而,不同白血病亚型间LICs表型和功能特性存在显著差异[4-6]。由于目前对LICs的研究多基于小鼠模型,亟需依托患者样本,系统探索不同白血病亚型中LICs的异质性、可塑性及其潜在靶点。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陈昌亚研究员与费城儿童医院谭凯教授,联合宾夕法尼亚大学DavidT.Teachey团队在...
2025.03.19
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LGLL)是一种罕见的慢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主要由T细胞或NK细胞的克隆性增殖引起[1]。免疫抑制药物(如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等)是目前治疗LGLL的主要手段,但其疗效有限,完全缓解率(CR)仅为50%左右[2]。LGLL患者常伴有严重的血细胞减少、反复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邱录贵/易树华团队在《SignalTransductionandTargetedTherapy》期刊(IF=40.8)发表了题为“Thalidomide-basedregimenshowspromisingef...
2025.03.13
在神经科学领域,渐冻症(又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的发病机制长期以来都是一个医学重大难题。这种致命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以运动神经元的进行性退化和死亡为特征,患者通常会逐渐丧失肌肉控制能力,导致肌肉萎缩、瘫痪,最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1]。ALS分为家族性ALS(fALS)和散发性ALS(sALS)两种类型[2]。尽管近年来学术界对ALS的研究不断深入,但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特别是占ALS所有病例约90%的散发性ALS(sALS)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张晓荣研究员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马元武副研究员合作在《NatureN...
2025.02.17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疗多种良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移植后的复发和并发症影响患者长期生存。集落刺激因子3受体(CSF3R)属于造血素受体家族,参与调控中性粒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此前的研究表明,CSF3R突变常见于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83%)、非典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10%)患者,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CSF3R突变的发生率约为2.75%,并与较低的无复发生存率(RFS)相关。然而,CSF3R突变对接受allo-HSCT的AML患者预后的影响尚不明确。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干细胞移植中心姜尔烈团队在《Am...
1 3 45 6 7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