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科技动态
2025.11.0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抗肿瘤治疗临床试验为了缩短临床试验时间/周期等原因而使用替代终点(alternativeendpoint),近期不少研究者对此提出了批评[1],例如Sherry等人汇总分析了2002-2024年间的双臂III期肿瘤治疗临床试验的数据,并在《JAMAOncology》期刊发文指出替代终点往往和生存或生活质量无关[2]。2025年10月30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陈俊仁团队在《JAMAOncology》发表评论“RethinkingEndPointsinModernOncologyTrials—BeyondthePValue”[3],提出从两个新视...
2025.10.21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其特征为外周血孤立性血小板计数减低(<100×109/L)。糖皮质激素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为ITP的一线治疗选择,总体有效率约为70-80%,但约三分之二的成年患者会出现病程迁延或反复[1]。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利妥昔单抗及脾切除术是指南推荐的二线治疗措施。近年来,其他新型疗法不断出现,如FcRn抑制剂、BTK抑制剂及Syk抑制剂等。然而,由于患者间反应差异显著,单一治疗难以同时实现血小板快速恢复与长期疾病缓解,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效果[2]。此前,张磊/杨仁池团队已完成CD38单抗治疗ITP的单臂系列研究,结果显示,CD38单抗可...
2025.09.26
想象一下去医院看病,人工智能(AI)系统根据患者的检查数据实时自动生成治疗方案,经医生审查后,如果患者和医生皆不反对就直接执行该方案——这不是科幻,而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的最新技术突破。2025年9月25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陈俊仁/姜尔烈团队在《Nature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题为“Autonomousartificialintelligenceprescribingadrugtopreventsevereacutegraft-versus-hostdiseaseinHLA-haploidentical...
2025.08.28
FLT3-ITD突变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最具侵袭性的遗传变异之一,与患者预后差、复发率高密切相关。尽管FLT3抑制剂已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一定成效,但耐药和复发仍是治疗中的主要挑战。细胞衰老作为一种重要的肿瘤抑制机制,在多种实体瘤和血液肿瘤中发挥关键作用,但其在FLT3-ITDAML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竺晓凡/张英驰/杨文钰团队在《Leukemia》(IF=13.4)在线发表了题为“Targetingp16INK4a-mediatedcellularsenescenceasatherapeuticstrategyforFLT...
2025.08.26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由t(15;17)(q24;q21)染色体易位产生PML(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和RARA(维甲酸受体α)的融合基因导致的白血病。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TO)等治疗方法的出现,将其转变为可治愈的恶性肿瘤[1,2]。口服砷剂-复方黄黛片(RIF)早已用于成人APL患者,而在儿童的应用剂量及疗程尚存相当大的差异[3,4]。此外,如何更好地预测和治疗分化综合征也至关重要。近日,为回答上述临床问题,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竺晓凡主任医师牵头国内多家中心开展口服复方黄黛片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及化疗治疗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
1 2 3 4 5 33